dragonzsx 发表于 2023-5-24 21:19:43

一个疑问

各位师兄大家好!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好奇,发出来想看看各位师兄怎么看。
我个人有时候会听一些法师讲经,有时他们会讲,虽然他们在讲话,但是其实心里一直在念佛或持咒,而且念过多少遍自己了了分明,我知道这是他们修行的功夫,但还是好奇,人修行到一定程度真的可以一心多用吗?一边给大众讲经,一边心里在念佛持咒,这就是常在定中吗?

王晓 发表于 2023-5-25 06:32:11

没达到这种境界,最近在看元音老人的心念耳闻绵密关照

顏仕 发表于 2023-5-25 08:08:30

有句话:初地菩萨不知二地事。菩萨的境界有十地,也就是说贵为初地菩萨仍然无法得知二地菩萨的境界状态。何况我们只是凡夫,要用凡夫心去臆测我们还无法达到的境界,我想难度应该还是很高。
依我个人的想法,一心多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?我们所追求的一心不乱,是希望藉由专注、心不杂乱,而不受外缘的影响而时时处于<禅定>之中。念佛的意义,我觉得不在数量,而在于利用念佛的当下使自己趋于<禅定>,烦恼不生。
当然,我个人智慧有限,无法真正了解一心多用的目的和意义,只希望在探讨当中,能再次开启智慧。

dragonzsx 发表于 2023-5-25 08:12:00

王晓 发表于 2023-5-25 06:32
没达到这种境界,最近在看元音老人的心念耳闻绵密关照

子元 发表于 2023-5-25 08:19:56

本帖最后由 子元 于 2023-5-25 08:50 编辑

       从前有一个国王,在他眼中,那些出家人除了整天诵经念佛,几乎无所事事。国王认为出家人唯有刻苦修道,才能修成正果,而诵经却是一件非常清闲的事。于是他到寺中向禅师请教。
      寺中的住持说:「修行是不是刻苦只是决定能否得道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个人求佛的心是否恳切,是否专注。修行者大多希望藉助修行超越生死,所以,和尚诵经时虽然面对凡尘俗世,但须做到六根清净,着实辛苦。」
    「禅师的意思难道是说和尚诵经时能做到眼不见美,耳不闻妙音,鼻不啖香气,舌不尝美味,身不触外物,意不起杂念?」国王问。
      住持回答:「确实如此。不仅是和尚,倘若普通人有一颗专注之心,也能做到一心不乱。」
      国王半信半疑:「如何证明?」
      住持说:「请陛下明天派出一些人,一半在前街起舞,一半在后街唱歌。然后从监牢里放出一个死囚,并交给他一碗水,让他摔着这碗水绕街道跑两圈,派武士持刀跟随,并告诉他只要碗中水洒出一滴,就地斩首;若一滴未洒,就赦免他的死罪。
      国王虽然不明白住持的用意,但还是照做了。
      第二天,这个犯人绕前后街跑了两圈,碗里的水竟然真得一滴也没有洒。当着国王的面,住持问他:「你绕街两圈,可看到什么美景?
      犯人回答:「什么也没有看到。 也沒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?」
      国王大怒:「你既不聋也不瞎,前街有人跳舞,后街有人唱歌,你怎么会不见不闻?」
      犯人战战兢兢地说:「我心里只想着碗里的水,确实没有看到唱歌跳舞的人啊!」
      住持微微一笑,对国王说:「陛下,他一心只关切生死,自然看不到他人他事。念佛的人也是这样,一心求佛,便能做到对外境不见不闻,面对凡尘却不为六尘所迷。」

dragonzsx 发表于 2023-5-25 08:19:57

王晓 发表于 2023-5-25 06:32
没达到这种境界,最近在看元音老人的心念耳闻绵密关照

最近我在看体佛法师讲经,元音老人之前也看过,都是大德

dragonzsx 发表于 2023-5-25 09:54:32

顏仕 发表于 2023-5-25 08:08
有句话:初地菩萨不知二地事。菩萨的境界有十地,也就是说贵为初地菩萨仍然无法得知二地菩萨的境界状态。何 ...

谢谢老师!其实在问您的时候没有往禅定的概念想,但当我要发论坛的时候,突然就有了这个想法,老师说的对,八万四千法门各有各的方法,作参考就好,有些境界可能自己到了自然就明白,不需要去揣测,去赞叹就好。

dragonzsx 发表于 2023-5-25 09:56:35

子元 发表于 2023-5-25 08:19
从前有一个国王,在他眼中,那些出家人除了整天诵经念佛,几乎无所事事。国王认为出家人唯有刻苦修道 ...

多谢师兄提供的公案!

朱国柱 发表于 2023-5-25 21:13:43

谢谢,学习了!

元清 发表于 2023-5-26 21:30:29

学习了!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一个疑问